「與知識交會的火花」─化學系徐丞志老師專訪

化學系徐丞志老師的研究專長是生物醫學質譜分析、微生物代謝體組多樣性化學以及常壓質譜游離與質譜分析。非常感謝老師在教學研究繁忙之際撥冗接受圖書館專訪,與我們暢談使用圖書館的深刻經驗,更與我們一起思考在數位時代衝擊之下,針對圖書館服務的變革提供寶貴的意見。


圖書館是提供知識與人交流的場域

徐老師提到使用圖書館印象最深刻的經驗是高中階段,「那時候覺得在圖書館獲得的比在課堂上還多,甚至為了去圖書館而蹺課。下課會跑去圖書館看報紙、當期雜誌,我非常喜歡天下文化出版的一套科普叢書。高中時影響我最深的一位老師也是圖書館主任,在老師指導下針對特定主題搜尋資料與訪談,甚至是建構網頁。

大學階段開始在臺大求學時,臺大圖書館是老師花費最多時間的地方。他說:「每學期大概會借30幾本書,但借的書反而很少是主修學科,大多是自己有興趣的、各領域的書。臺大是一個多元的環境,能夠廣泛接觸是非常好的。那時幾乎每天都窩在圖書館讀書,也常在圖書館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討論,圖書館不僅是提供知識的場域,也是與人交流的場所。

 

熱門文獻與期刊排名
因應學生新的學習型態與習慣,徐老師建議圖書館可以增加購買影音資料,新世代學生的影像學習經驗是很不同的,他強調以學習效率而言,影像資料比文字資料更好,在課堂教學也會使用影像資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老師也以研究需求面提出建議:每個系所需要的期刊都不同,圖書館可以利用電子期刊使用統計,彙整出各系所最熱門文獻以及最重要期刊,甚至是整個學校最熱門文獻與期刊排名,這可以看出學校整體研究的方向以及各學科領域關注的重點,指標期刊也可以讓大學部大三大四以及新進研究生瞭解自身領域的重要期刊,這樣的指標對於以使用期刊文獻為主的學科領域是很有幫助的。

 

客製化的個人需求服務
電子資源的快速發展影響每個人的生活,也展現新世代學生不同的學習與閱讀方式,徐老師提供圖書館非常不一樣的思考方向:提到在大數據時代著重的是管理與精準化,Facebook和Google透過演算法可以將個別的使用者需求,提供到使用者眼前,這樣客製化、精準化服務或許也可以為圖書館服務另闢蹊徑,圖書館可以思考彙整每個學生的修課/實驗室/科系/借閱紀錄等,定期提供書目/座談/期刊文章等建議的服務。

 

判斷資料的好壞
臺大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源提供學校師生教學研究非常有力的支援,然而老師使用資源的習慣又是如何?徐老師提到平常最常使用的資源是PubMedWOS,再配合運用Google Scholar,這樣的資源其實已經足夠,但是老師強調數位資源時代必須知道去哪裡找資料,以及最重要的是判斷資料的好壞,前述提到的熱門文獻與期刊排行就是提供學生參考的基本工具。徐老師認為:「電子數位時代帶來更大的助益是,期刊文獻的引用讓我們了解文獻發表的影響力,以及研究成果所帶給全世界的啟發,這是知識最大的價值。

透過這次與徐老師訪談,充分感受老師對學生學習需求的關注,訪談前即思考如何運用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讓研究與學習更有助益。非常謝謝老師分享圖書館的使用經驗,以及對於學術資訊的提供與個人化服務的建議,讓我們獲益良多!

 

by 翁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