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Scopus

SciVal與Scopus的學術分析數據為何會有差異

Scopus與SciVal都是Elsevier旗下的資料庫,Scopus是引用文獻資料庫,以協助研究為導向提供文獻查詢,利用文獻引用關係協助使用者查得更多相關研究資料;SciVal的基礎資料來自Scopus,主要功能則在於利用文獻的引用脈絡進行計量分析來剖析研究績效,提供學術機構/學者/國家地區/出版品/研究主题的學術影響力分析比較與關係探尋。只要機構有同時訂閱這兩種資料庫,所屬成員在查詢時,可在此二者之間以匯入/出及藉由所提供連結相互進出查看。隨著功能的增加,Scopus的查詢結果同時提供一些學術分析數據,但數值卻可能與SciVal分析結果略有差異。會有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二者資料更新的時間差,在參考這些數據時必須注意以免有所困惑或誤解,此外SciVal有限制固定的分析年代區段,查看時也要特別注意。

繼續閱讀

如何利用Scopus找到潛在合作研究者

有時基於研究資源或是數據資料的限制,為了互補多種研究技能知識、幫研究項目拓展樣本數等原因,研究人員尋找潛在合作對象,是研究生涯發展裡可能需要面對的問題。

如何在茫茫人海裡,找到志同道合的研究人員,除了從同一機構的同事、同一專業學會或學術研討會中,透過實體見面討論,認識潛在的研究人員外,若能從研究人員數據資料庫著手,將是最容易入手的方法了。

基於合作是創新和解決重大問題的關鍵因素,Scopus 資料庫也推出搜尋研究人員 (Researcher Discovery)功能。

繼續閱讀

運用領域權重引用影響指數(FWCI值)來觀察研究人員學術影響力

研究人員除了投入研究工作外,也經常需要耗費心力,收集有關其研究績效數據。提供引用影響力數據,有時是為了申請經費資助、展現研究團隊實力;有時則是為了個人爭取職位升遷,或是年度績效獎勵。研究人員學術影響力的展現,除了可查看引用次數h指數之外,還可以使用如學科正規化引文影響力指標 (Category Normalize Citation Impact,簡稱CNCI) 或是本文要介紹的領域權重引用影響指數(Field-Weighted Citation Impact,簡稱FWCI)

繼續閱讀

展現學術研究力 – Scopus 作者資料檔新增作者指標

2023年9月,Scopus 平台於作者資料檔頁面,新增「作者位置排序」資訊,以及「作者指標」頁籤。這兩項資訊的提供,源自於SciVal學術力分析資料庫的數據,主要是以過去10年的引文數據進行分析,藉此瞭解研究者在論文中的角色,以及國際合作情況,進而呈現與追蹤研究者的研究績效。

繼續閱讀

運用Scopus查詢「參考文獻(Reference)」──進階查詢功能

一般使用資料庫都是以關鍵字查詢「相關文章(Article)」,但若是想要用關鍵字查詢「參考文獻(Reference)」又該如何進行呢?白話來說,如何查詢某篇文章出現在「參考文獻(Reference)」的位置?此需求可能會運用在相關論文的研究方法中,查詢方式提供給各位參考,以下直接以實例說明。

繼續閱讀

查詢作者國際合著的國家數量與分布─以Scopus為例

為了查詢作者國際合著情形,本部落格提供多種分析工具予使用者,除了可運用Web of Science資料庫的Analyze Results功能(查詢作者國際合著的國家數量與分布─以Web of Science為例),將檢索結果再依國家分析。Scopus亦提供相同的分析方式,讓使用者可自行選擇,該從WoS或Scopus擷取數據。

繼續閱讀

善用「Publish or Perish(PoP)」即刻探析您的學術影響力

圖一、PoP下載頁面(http://www.harzing.com/resources/publish-or-perish)

「Publish or Perish」一直是讓學術界觸目驚心的警語,也是頗具爭議的話題,意謂學術研究必須要有正式的著作發表,否則就是毫無成就與貢獻可言。近來也有人提出「Get Cited or Perish」,進一步強調著作發表後,必須被其他學者加以引用方能顯現學術價值,否則著作將被視為無用。學術著作發表與被引用情形,顯而易見地已成為學術影響力的重要衡量指標。「Publish or Perish」(圖一)如今被作為一個免費引用文獻分析軟體的名稱,無疑是提醒學者學術產出與其影響力的重要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