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古茶與西南中國的少數民族—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洪伯邑老師專題演講紀實
12月1日風和日麗的午後,本校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洪伯邑老師於圖書館日然廳發表「邊境、古茶與西南中國的少數民族」精彩演講,帶領大家從回復力的新觀點思考極端環境對人類生活的衝擊。
洪老師以說故事的方式,深入淺出地將他從事西南中國古茶的田野調查研究紀錄分享給大家。喜歡喝茶的洪老師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即前往雲南普洱市靠近緬甸邊境的景邁山上做研究,觀察當地的古茶林與錯落在茶林中的少數民族布朗族村寨。多年的研究積累,讓洪老師追溯過往中國推行社會主義現代化與邊疆茶產業的關係,同時觀察80年代後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布朗族村民砍伐古茶林,整地後改種台地茶,以致傳統古茶林的地景逐漸消逝中。近年由於古茶的價格攀升,加上政府當局意識到生態環境因地景改變遭到破壞,鼓吹村民改造台地茶,回復古茶林,於是有台地茶與古茶林間的過渡地景—「生態茶園」出現。
官方政策的改變,使得布朗族人在生態與現代之間拉扯,也促使布朗族村民重新思考傳統與現代、原始與落後的定義,在人與環境關係的重組中重新定位自身;過程中的矛盾與擺盪,讓布朗族人試圖創造屬於布朗族的茶文化。
洪老師以文化地理學和政治生態學的角度,從布朗村民的採摘、製作與販售茶葉過程中,分析少數民族與茶樹、茶商和官員的日常互動如何型塑邊疆的地景樣貌與人地關係。
這場演講吸引80位聽眾踴躍參與,洪伯邑老師風趣幽默的演說風格,使得現場座無虛席,活動圓滿成功。
深耕此議題多年的洪老師亦將成果寫成專書,出版「Tea Production, Land Use Politics, and Ethnic Minorities: Struggling over Dilemmas in China‘s Southwest Frontier」一書,並捐贈本館臺大人文庫以饗讀者。 此外,總圖書館一樓目前正舉行「回復力:面對極端環境衝擊的新觀點」主題書展,展出圖書歡迎借閱,特別感謝洪伯邑老師協助本次書展篩選相關研究論著。洪老師的學術專書亦在本次專題書展陳列展示。本場演講與書展為本館執行科技部「回復力思維之永續環境與資源管理」議題之推廣活動,更多相關圖書,請參見本館網頁──科技部人文及社會圖書計畫專題書目。
by 王冠婷
※ 本文同步刊載於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館訊新18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