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講堂]「學者領航.智慧開講」系列講座:蔡素宜副教授講座紀實

Master講堂「學者領航.智慧開講」系列講座,2024年4月30日邀請生命科學系蔡素宜老師演講。蔡老師專長研究領域為發育與幹細胞生物學、心血管生物學、細胞分化等,其研究成果豐碩,近年發表多篇論文於國際知名相關領域重要期刊,亦於112年獲獎為本校學術勵進青年講座,但成就背後也經歷許多挑戰、困難與挫折,因此蔡素宜老師以「Beyond the Books─探索研究、挑戰、突破」為題,分享學術研究經驗。

老師演講結合其心臟研究與學術經歷,使聽者除了能認識相關研究與生理機制,更從過程中感受到老師對研究的堅持與熱情。最後的分享時間,更是充滿感性與真誠,不論是尚在研究階段的研究生或是目前遇見人生困境的人,都能從中汲取能量、獲得啟發。


– 蔡素宜老師於Master講堂擔任講者–
– 蔡素宜老師於Master講堂擔任講者–

蔡老師首先談到以往從教科書上獲得已知的事,只要熟讀記憶即可。然而在探索研究時,要問未知的問題,因此沒有教科書可提供解答,需要小心假設與求證、修改假說。在研究過程中,還會面臨更多的挑戰,從老師的分享中,可以瞭解會遭遇的問題與該具備的心態。

面對現實與挑戰

蔡老師的實驗室主要研究心血管疾病相關主題,並使用人類多能幹細胞(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進行研究。老師最初回臺大研究時,面對各式現實與挑戰,並非一切順利。首先是研究中所利用的人類幹細胞需要昂貴的花費,但是所申請到的國科會計畫經費相較之下不夠充沛。再加上實驗方向與前實驗室相似,所以如何運用有限的經費,做出與他人不同的成果,並與全球學者競爭是老師遇到的艱難課題。但秉持對研究的堅持,老師不想只為升等或發表文章,研究非自己真正感興趣的,而是希望自己的研究能應用在臨床上,對治療人類的疾病有所貢獻。所以不怨天尤人、想辦法努力創造價值、找出自己的優勢與特色。

因此老師鑽入肌節結構(Sarcomere Structure)的領域之中,肌節是心臟的最小功能單位,並由上百個肌節蛋白所組成。臨床上發現,一旦任一肌節蛋白有變異就會導致心臟疾病發生,因此肌節合成需要縝密的調控。老師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經過一連串的實驗研究,發現RBM24蛋白(RNA-binding motif protein 24)在肌節的組裝上扮演重要角色,且在人類心臟發育過程中非常關鍵,其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心臟領域重要期刊 Circulation Research,本校1505期校訊有詳細報導

挫折使人發想、選擇所愛

老師也分享過去曾遭遇研究計畫申請不順利的窘境,雖然經歷難過情緒,但老師從一次演講中,獲得研究方向的啟發,讓她繼續堅持下去。做研究時,雖然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不會成功。老師鼓勵同學們遇到挫折不要放棄任何機會,要充實自己。跌倒挫折是好事,沒有經歷過跌倒挫折,也許就不會走到今天的路。

「成長」的過程就如同細胞分化都需要經歷艱辛,因為細胞要經過大量死亡的過程,才有辦法分化為心肌細胞。細胞的命運也會面臨到許多選擇,選擇是很重要,但也不要害怕選擇。同學們常常害怕會因選擇錯誤而導致失敗,但凡走過的路,必留下痕跡,即便是失敗,也是經驗。更重要的是要選擇自己所愛的事,才會心甘情願去做,也才能堅持下去,一旦選擇之後就不要抱怨,好好去做。

– 蔡素宜老師以細胞分化說明人生的選擇–

贏在起跑點?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

老師在學生時期本來抱持著「不出國、不唸博班、不當PI」的心態,卻總是早上六、七點就到實驗室做實驗,但老師表示因為做實驗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很想知道結果,所以非常認真在做。雖然幾年之後才經歷出國、唸博士班,但老師表示在人生的過程中,每個人開竅的時間不一樣,就像是RBM24於不同時期階段性調控眾多肌節相關蛋白,因不同的基因表現的時間不同,調控的時間也不同。老師認為努力地把握當下才更為重要。就如同老師近年熱衷的馬拉松一般,馬拉松是磨練個人心性的過程,不需在意別人的速度以及眼光,能堅持到終點才更具意義。

– 蔡素宜老師以RBM24說明人生不同階段–

不被看好?學習欣賞他人

在人生的過程中,也會有很多不被他人看好的時候,老師舉例兩位諾貝爾獎得主的故事說明,其中一位是2012年榮獲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山中伸彌(Yamanaka Shinya)(維基百科介紹),對於幹細胞的研究,被當時的學界大老認為不可行,最終成功突破,其研究對於各項疾病治療貢獻卓著。另外一位則是2023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獎者Katalin Karikó(維基百科介紹),有20幾年的時間很難拿到計畫,甚至被所聘任的單位認為不具教師資格,但沒有她的堅持就沒有今天mRNA的疫苗。

因此老師說明人生就像是一連串神經的動作電位(Action potential),會有高峰與低谷。當走到頂端時,要知道也是走下坡的開始,因此不要驕傲、要懂得關心幫助還在低谷的人,也要學習欣賞他人;很多時候雖處在人生的低谷期,也可能就是要爬起來的時候。

– 蔡素宜老師以動作電位說明人生歷程的起伏–

最後,老師也以「堅持努力」做總結,並再次勉勵同學們「一定要做自己最喜歡的事」,為本場演講畫下完美句點,非常感謝老師蒞臨本館帶來的精彩演說!

– 蔡素宜老師勉勵同學要做自己最喜歡的事–

延伸閱讀:

觀看演講錄影

※本文預計同步刊載於臺灣大學圖書館館訊
※「Master講堂」其他場次報導文章

作者: Mei-Mei 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