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Val與Scopus的學術分析數據為何會有差異
Scopus與SciVal都是Elsevier旗下的資料庫,Scopus是引用文獻資料庫,以協助研究為導向提供文獻查詢,利用文獻引用關係協助使用者查得更多相關研究資料;SciVal的基礎資料來自Scopus,主要功能則在於利用文獻的引用脈絡進行計量分析來剖析研究績效,提供學術機構/學者/國家地區/出版品/研究主题的學術影響力分析比較與關係探尋。只要機構有同時訂閱這兩種資料庫,所屬成員在查詢時,可在此二者之間以匯入/出及藉由所提供連結相互進出查看。隨著功能的增加,Scopus的查詢結果同時提供一些學術分析數據,但數值卻可能與SciVal分析結果略有差異。會有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二者資料更新的時間差,在參考這些數據時必須注意以免有所困惑或誤解,此外二者的分析年代區間可能不同,查看時也要特別留意。
SciVal的資料基礎來自為Scopus,學術分析數據有所差異其原因有:
- 資料更新時間差:Scopus的資料為每日更新,SciVal則是每週更新自Scopus資料庫,SciVal的資料內容晚於Scopus約1至2週時間,因此二者對於一些學術分析數據會有差異。
- 資料分析年代區段差異:Scopus資料內容最早為1960年甚至到1788年,SciVal則最早至1996年。Scopus呈現的分析結果約是固定的十年區段;SciVal在進行分析時,有些分析會受限於"年代區段選擇視窗"中的固定年代區段(3至10年不等,例如2021-2023、2019-2023、2014-2023等),有些則可自行選擇年代區間,不同的年代區間其分析結果必然會有差異。(SciVal在5、6月間會年度調整查詢"年代區段選擇視窗"中的年代區段起迄年份)
- 作者學術檔案(Author profile)與書目資訊更新處理:Scopus的作者學術檔案內容,包含作者姓名、Scopus ID(Scopus作者識別碼)、歷年所屬機構、著作書目、影響力數據(Impact)、引用文獻、預印本、合著者、研究主題、獎勵補助。作者在投稿文章時會提供著者與合著者的資訊,當文章被Scopus收錄時,Scopus運用演算法擷取這些來自投稿與出版資訊並與資料庫中的作者檔案配對,然而當前端資訊著錄內容不齊全或有謬誤時,後端透過演算法自動生成與歸屬時會有誤判情形。當作者或使用者發現作者相關資訊或文章書目有缺漏與錯誤時,可以向Scopus提出更正申請,申請送出到審核處理完成時間需要3-4週,因此作者檔案或書目更正時間造成Scopus與SciVal分析數據有差異。
參考資料:
By 洪翠錨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