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知識交會的火花」 — 生命科學系潘建源老師專訪

圖書館不怕你去用,只怕你不來用

「圖書館」,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有人將圖書館視為準備唸書考試的地方,也有人在圖書館的浩瀚書海中燃起對知識的熱愛,每個人心中對於圖書館都有著不同的想望。想知道老師們如何使用圖書館?對於圖書館有甚麼樣的想像或期待?圖書館還有哪些資源與服務等待著你去探索?這些疑問都可在圖書館的特別企劃-「與知識交會的火花-教師專訪活動」得到解答!
圖書館前進的動力,來自眾人知識的交會、資源的共享,希望藉由老師使用圖書館的經驗分享與意見交流,激盪出圖書館新思維,共同勾勒出圖書館的新樣貌。

前言:圖書館是不是可以多做些甚麼?

「學生去圖書館,可不可以不只是去查他們要找的資料,有沒有可能多創造學生與圖書不期而遇?」親切的笑容與充滿活力的聲音,潘老師朝氣蓬勃的話語間,點出圖書館正面臨的困境與挑戰─對於習慣在網路上找資料的學生世代,圖書館除了做為同學們找不到網路資源時,「不得不」查找資料的地方外,還有沒有其他可以吸引學生前來的誘因?

潘建源老師是生命科學系專任教授,也是生命科學院圖書委員會主任委員;圖書館很榮幸能夠專訪潘建源老師,分享圖書館的使用經驗以及對圖書館的看法。

圖書館與人的距離一直在改變
老師談到從小學到現在的成長過程當中,圖書館在不同的階段,代表著不同的意義,「小學使用圖書館的經驗很深刻,每個教室都設有圖書櫃,有上百本的圖書,因此看了很多課外圖書。」中學時期因為升學的關係,圖書館還是偏向讓同學自習的地方,大學時期的圖書館對老師而言,更多了交誼的功能,「大學時,因為參加社團,會去搶佔舊總圖的一排位置,作為社團聯絡基地,那時候在圖書館比較多是唸書與交誼。也有可能是我念理工科有關,教科書都念不完了,很少會再去圖書館借理工相關的書。」使用圖書館最頻繁的日子是在念研究所時,「在讀研究所時,因為是在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生醫所有自己的小圖書館,而且當時生醫所剛成立沒多久,書不多,但也看不完,但很多書都是兩三年內的新書,都會拿來翻一翻、看一看,那時候可說是讀書讀最多的時候。」老師表示對於圖書館,印象最深刻的是圖書館與人的距離正在改變;「過去圖書館的管理是閉架式的,書與人是有距離的;這幾年圖書館的轉變,跟人越來越靠近,館內的圖書不怕你去用,只怕你不來用。」有關使用臺大圖書館的經驗,老師提到經常會推薦圖書館買書,對老師而言,是省錢且可以大量閱讀的方式,老師也提到,「可能是理工科的關係,多半是利用網路資料庫,並不需要手邊一定要有特定的某本書。很多想看的書或是教科書,都是建議圖書館購買,需要的時候再去借來看」。對老師的研究領域而言,書本提供的是廣實的基礎;而要了解研究領域的新趨勢、新發展,則是使用期刊找文章或是使用資料庫檢索資料。
 圖書館應主動創造讀者與書不期而遇的機會
除了推薦圖書館買書以及到圖書館借閱研究領域的書籍,老師表示平常也很常去圖書館,「我蠻喜歡去圖書館的,兩三個星期去一次。我會去新到圖書區逛一逛,看有沒有我覺得有興趣的書,不一定跟研究有關。」此外老師也提到,圖書館有很多豐富的資源,但是多半的資源往往是需要時才被發現,才恍然原來圖書館有這麼多的資源,「像之前為了準備給學生的演講,需要找職涯規畫的相關資料,才發現圖書館有很多這樣的資源,但是大部分的同學不會主動去看這些資料。」這也讓老師在接下來的訪談提到,建議圖書館可以透過主題性的包裝來辦理書展,讓學生發現,原來圖書館有這麼多資源,主動創造讀者與書不期而遇的機會。 「建議圖書館可以辦主題書展,可以是由老師推薦生物化學相關的書、或是一些經典的書、很舊的書,也許可以利用這種方式展示,讓大家更有感覺。像是生化教科書書展,在我唸書的時候,就有生物化學這堂課,將以前的教科書和現在的教科書一起拿來展示,讓同學們有機會發現、看到書的改變,也許同學會有興趣翻一翻或看一看。」老師也建議圖書館,不妨可以考慮透過書展的方式,將書「換換位置」,「為了讓理工的人有人文的關懷,也許我們可以把一些人文的書放到4樓科技類圖書區,才不會說在4樓只看到硬梆梆的科技類圖書。」

「瀏覽」期刊讓您觸類旁通 

 

「我都會跟學生講,以前我們看期刊是從第一頁開始看,不會只找我要的。也常會去看社論/編輯的話,內容通常都只有一頁,但會告訴你未來的發展趨勢。」老師提到現在的學生太習慣在網路上找資料,且通常都是利用檢索的方式,只找自己研究需要的特定資料,反而會忽略其他更有趣的文章。老師鼓勵同學,「多看一下ScienceNature等知名期刊的『社論』(Editorials),實際去翻一翻,用瀏覽的方式去觸類旁通。期刊內除了學術論文,還有很多科技報導與評論,對未來的研究發展都有很多的啟發。」

老師表示,做研究的過程中,決定未來的研究方向,並非只是單靠查找某一篇文章,而是從大量的閱讀中解讀到未來的研究發展趨勢。即便不是到圖書館瀏覽紙本的期刊,也不妨閱讀電子期刊,將期刊目錄、標題看一看,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與發現。

 

準備做實驗的你,一定要知道Current Protocols
「在研究上,我常常跟同學講,錯誤的實驗方式做100遍,它還是錯誤的,不會得到正確的結果。所以我都會推薦同學要去看Current Protocols。」Current Protocols 是老師推薦生物醫學領域做實驗的同學一定要去看的實驗手冊資料庫,老師提到,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詢問他們實驗的步驟為什麼是這樣做,同學們往往答不上來,或是回答這是依循過往學長姐的方法。如此不求甚解的答案,是老師們所不樂見的,也是老師推薦同學多看Current Protocols的原因。Current Protocols 提供很多重要的訊息,它不是只跟你說怎麼做實驗,還會告訴你這一步要注意甚麼?為什麼要這樣子做?還會有評論,告訴你這邊多一點、那邊少一點會怎樣?哪一步是重要的?」
老師表示,也許 Current Protocols 所提 供的步驟與你的實驗無法完全一致,但會有類似的方法,從中可以知道在別人的實驗過程中,甚麼步驟是重要的,有哪些要注意的事情,做到哪一階段時要特別小心,將實驗的程序一步一步解析出來,才能建構自己的方法。「把研究方法弄對,才會得出正確的實驗結果,」老師如是說。老師強調,書的目的就是要縮短你的學習時間,透過書、期刊、資料庫去查找前人的研究與做法,作為自己研究的基石,「我想圖書館傳承的意義就在這裡。」

網路是挑戰也是契機
提到網路帶來使用行為的改變,老師說,網路資訊很方便,很多期刊現在都有電子版,尤其在老師的研究領域,大多數所需的資料,透過網路都可以取得。面對學術環境、閱讀環境的改變,實體圖書館的存在相對面臨更多的挑戰與機會。訪談過程中,老師一再強調廣泛閱讀的重要,「一些傳統的優勢能否利用網路來加值,而不是退步。」
回歸老師在訪談過程中所提到,如何吸引學生走進圖書館,增加實體書被翻閱的機會,讓學生不再是為了查找特定資料才來圖書館,而是願意在圖書館駐足停留,享受閱讀的美好。然而,如何透過網路的力量與行銷,讓圖書館不論是實體資源或是電子資源能被更多老師、同學知道與利用,是圖書館持續努力的方向
最後,非常感謝潘老師撥冗接受圖書館的訪談,帶給圖書館許多新想法、新思維,也讓我們有機會更加了解老師、同學對圖書館的需求以及看法。

 

by Chiao-Lun Chen


相關文章:實驗室必讀─圖書館的實驗室指南(Protocol)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