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知識交會的火花」─生化科學所冀宏源老師專訪紀錄

冀宏源老師任教本校生化科學研究所,研究領域主要為基因的同源重組與修復,老師的研究更曾刊登於《自然》(Nature)學術期刊中,在7月的炎炎夏日,我們很榮幸邀請冀老師進行訪談。未料,訪談當天下起了午後雷陣雨,感謝老師頂著滂沱大雨,仍前來圖書館與我們分享對於圖書館的使用經驗與看法。

訪談開始前,老師先提出了第一個問題:圖書館的定位是甚麼?
對臺大圖書館而言,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支援老師的教學、研究和學生學習,在此前提之下,老師和我們分享了許多對圖書館的看法與建議。

在討論室激盪研究火花
過往使用圖書館的經驗,冀老師表示印象最深刻是在臺大醫學院念研究所時,經常會借用臺大醫圖的討論室,討論室裡有白板以及可自行排列組合的椅子,有助於同學間腦力激盪,討論彼此對研究的看法。
而隨著電子期刊越來越多,圖書館反倒成為老師瀏覽非專業期刊(如商業週刊等雜誌),作為放鬆休閒的地方。

校外連線、圖書館利用指導 研究生一定要知道
針對臺大圖書館提供的服務,冀老師非常肯定圖書館舉辦的利用指導課程,有關資料庫的介紹與EndNote教學。 「例如如何利用SCOPUS資料庫,找到哪些學者做你這方面的研究,以及利用EndNote協助論文撰寫,這些對於碩士班的同學都幫助很大,很有用。」 另外,老師也表示透過圖書館校外連線服務,可以幫助老師、同學能在不受時間、空間限制下進行研究,非常方便。

對於資料庫的使用,老師也和我們分享使用JCR、SCOPUS資料庫的經驗,一般而言,就是利用JCR資料庫查找期刊的impact factor,並透過SCOPUS查找文章的被引次數,以及利用關鍵字檢索相關研究領域的學者,有時也會利用Google Scholar查找尚未發表在期刊的新研究,或是在研討會上聽到的新議題。

做研究找到好老師很重要!
從老師的言談間,可以感受到老師對於學生的關心,訪談中老師一再強調,相較於專業領域的知識,研究經驗的分享、人生歷練的分享,對同學應該有更大的幫助,老師特別推薦一本科普書–天才的學徒,內容即是在描述科學冰冷理性的表面下,潛藏著的人性面。

「天才的學徒,這本書是比較概念性的,他用描述的方式,來強調師生間的科學合作和競爭,書中還有一些很有趣的觀念,在於師徒的傳承,你到國外唸書不一定是到好學校,但一定要跟到一位好老師,老師可以傳承他的經驗,解決問題的方法,那不是看書可以學得來的,這本書就是在探討這樣的議題。」

此外,老師也很推薦同學們可多閱讀商業周刊,老師表示商業周刊常會針對一些新概念或新興議題製作專題等深度報導以及刊載成功人物的經驗分享,有助於了解社會的脈動以及全球的趨勢。



圖書館可以有更多幫助學生的方式

談到對於圖書館的印象,老師不加思索地說,就是「安靜」兩個字,對於圖書館,老師想建議的是,圖書館是不是可以更活潑一點,增加更多人與人互動的機會!

針對未來圖書館的空間改造,老師建議可以多增設討論室,提供學生更多的討論空間,同時也建議圖書館在辦理活動方面,可以規劃不同的主題,徵詢有意願的老師來圖書館進行研究經驗或是人生經驗的分享,同時配合圖書館的資源或是TED的影片,引導學生分享與討論。

冀老師的建議與真人圖書館的概念頗為類似,我們也和老師介紹了真人圖書館的概念,老師對此表示,透過人與人的分享,對學生而言應該是更有幫助。

在圖書館活動的推廣上面,老師也建議除了一般電子報、圖書館網站公告等宣傳管道,應該利用同學經常使用的社群軟體,例如透過系所或相關學生社群的FB粉絲專頁進行宣傳,較能真正將訊息傳達給學生。

針對圖書館下學期將推動建置的「臺大學術庫(NTU Academic Hub)」,老師建議未來可以朝向產學研究平台發展,透過相關檢索機制,讓產業界可以知道學界在做哪些事,進而有機會尋求進一步的合作。

結語
很高興透過對冀老師的訪談,得知目前圖書館提供的資源服務,對老師研究而言是有幫助且給予正面肯定的。老師也特別提醒我們學院間研究習慣與需求的差別,建議我們要多訪談不同學院的老師,方能蒐集更為全面與完整的資料。

訪談過程中,老師的很多觀點是站在學生需求的角度來與我們討論,著重於圖書館還可以做些甚麼來幫助同學,明顯可以感受到老師對學生們的愛護與關心,感謝老師給予圖書館的種種期許,並大方地與我們作各種交流,也讓我們有機會更加了解老師、同學對圖書館的需求與看法。

by Chiao-Lun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