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講堂「研究自由選,投稿輕鬆點」系列講座:謝筱玫主任講座紀實

Master講堂「研究自由選,投稿輕鬆點」系列講座,2023年4月18日邀請戲劇學系謝筱玫主任演講。謝主任以「成為『橋樑』角色:跨領域教學實踐與研究的初步觀察」為題,分享近年戲劇系與電資學院、生農學院共同合作,執行「教育部前瞻顯示科技跨域應用校園示範場域計畫」的成果和心得。

科技應用場域的趨勢和潛能

謝主任談到推動科技應用場域的動機是由於前兩年疫情嚴峻,對戲劇系造成很大的衝擊,系上年度「學期製作」被迫停演,只能以線上直播的方式來呈現,不僅教學成效打折,也讓同學們對於劇場產業的前景感到憂慮。因此,希望藉由影像設計課程,讓學生把創作能量導向更多領域。

如今影像設計在劇場中不再只是背景陪襯,而是敘事結構的一部分,加上影像成本和技術門檻降低,將是未來的重要趨勢 [1]。近年戲劇系陸續開設「劇場影像技術」、「3D及進階軟體」、「沉浸式科技劇場專題實作」等課程,並增設一名影像設計專任教職,邀請王正源老師加入系上團隊,這些都是在此趨勢下所做的決策。

「未來展演場」在臺大

除了開設課程,校內也必須有一個設備規模完備的空間場域,才能落實影像的創意實驗。適逢教育部推動「前瞻顯示科技跨域應用校園示範場域計畫」,很多學院都躍躍欲試,因此由丁詩同副校長(時任教務長)擔任主持人,邀集農經系陳郁蕙教授、光電所黃建璋教授,與謝主任共同合作,自2021年開始執行計畫,在外語教學中心實驗劇場建置了具備前瞻顯示科技的「未來展演場」,並於2022年4月正式啟用。除了提供校內教學,為確保永續經營,也歡迎各界借用。

謝主任分享了許多課程照片,說明「有沒有空間差很多!」過去期末呈現只在一般教室或借用文學院大堂,自從有了六臺7000流明投影機的白盒子「未來展演場」,同學們得以激盪更多的實驗和嘗試。

跨領域的「橋樑」角色

關於前瞻顯示科技的跨領域合作,謝主任以知名藝術團隊 teamLab 為例,他們正是一個跨領域團隊,其中包含藝術、工程、數學等背景的專業人士。臺大是個綜合型大學,只要把人力統合起來,也有條件做同樣的事情。

為了實踐跨領域教學與研究,謝主任登門拜訪素未謀面的資工系鄭龍磻老師,兩人一拍即合,共同開設「顯示科技與沉浸式體驗設計」(111-1),目標是「藉由實作,帶領同學探索顯示科技、沉浸式體驗應用的可能性,共同思考科技的介入能發展出何種新的展演形式」。課程前半部邀請互動科技設計、遊戲設計公司來演講,後半部則進入實作,鄭老師側重科技技術的創新性與可能性,謝主任則從美學人文與觀演效果的視角出發,兩位老師各司其職,提供知識和資源,幫助同學孵育構想。

這門課不但是老師之間合作,學生們也來自不同科系。謝主任說,這門課的意義不止於完成作品,而是引導同學們成為「橋樑」角色,無論是工程或藝術背景的同學,都要學習對方的「語彙」,如此才能順利溝通,了解彼此的訴求。

跨出校園,產學合作

「未來展演場」的跨域合作也跨出校園,例如:戲劇系「影像設計專題」曾與臺北市立大學運動藝術學系街舞專長的同學們合作,發表《我有一條特別了不起的神經》期末聯合展演;生農學院與金柑產業合作推廣農業,另外尚有農委會茶葉改良廠、郭雪湖基金會等產學合作計畫正在醞釀。

STEAM的教育理念

演講尾聲,老師以賈伯斯創造iPhone為例,iPhone正是由藝術美感帶動工業設計,進而作出改變人類行為的產物。因此,跨領域教學STEM(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應該融入藝術Art成為STEAM,如此才會產生更大的創造力。藝術究竟能做到什麼?答案就有待更多人才投入這個領域,共同發揮創造吧!

 

[1] 謝筱玫,〈當代臺灣歌仔戲劇場的影像發展與美學實踐:以王奕盛與唐美雲歌仔戲團的作品為例〉,《戲劇研究》24期(2019),頁117-140。

By 戲劇所解佳蓉同學

 

【觀看演講錄影】

 

【補充資料】

  1. 臺灣大學焦點新聞:虛實互動、跨域共作的智慧校園場域-臺大沉浸式投影展演空間正式啟用

2. 前瞻顯示科技跨域應用校園示範場域計畫:期中報告影片

3. 臺大沉浸式劇場影片 Immersive Art at N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