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講堂]林奇秀教授專題演講紀實:別當叢林裡的小白兔,避免誤觸掠奪性期刊的網羅

天下雜誌2019年3月份669期以「學術黑市現形記」為題,將「掠奪性期刊」、「學術詐騙」白熱化,在學術界投下一顆震撼彈。圖書館學科館員自3月份起至系所與教師們面對面分享並提醒關注外,特別邀請圖資系林奇秀教授於6月19日進行專題演講,針對掠奪性期刊的源起、現況的探討、掠奪性期刊的特徵,以及如何辨識與防範各種掠奪性期刊,傾囊相授地與大家分享,加以老師本人流利與風趣的解說,讓與會者收穫滿滿。以下擇摘當日演講內容,完整內容請至活動網頁觀看演講錄影。

Open Access掠奪性期刊

因電子資源的定價方式,讓學術資訊取得成本逐年激增,研究者開始思考學術出版的公平與合理性。在2003年左右開始倡議公開取用(Open Access,簡稱OA),由作者支付文章處理費以獲得經營成本,然而在OA出版模式中,對出版機構沒有設限與規範,當人人都可出版時,腦筋動得快的人已將之視為商機,學者儼然成為待宰的肥羊。

掠奪性出版並非是最近的新聞,早在2009年非正派的期刊經營現象已在歐美學術界興起討論。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校區副教授級館員Jeffery Beall是首位定義非正派經營的期刊為「掠奪性期刊」的人士,他成立網站公布可疑清單,也就是學界知名的Beall’s List。

揭弊與評斷掠奪性期刊

根據講者的研究發現,截至2015年初,Beall’s List已包含659個出版商與451個獨立期刊,可見掠奪者數量之多,並不斷以新的樣貌推陳出新。但Beall’s List也引發不少爭議,有人認為僅以個人的科學觀進行評判有失公允,Beall後來遭受任職機構及出版商的多方壓力,網站常受攻擊而關站。該網站最後更新日期僅到2016年,隨後出現了一個自稱承襲Beall精神的網站,除保存先前的Beall’s List,也持續更新。講者提醒大家,可密切觀察此網站的動向與真實性。

掠奪性期刊的特徵

在數位時代只要架設一個精美的網站就能成為期刊出版商,不過還是能從幾個細節看出是否非正派經營,觀察重點為「期刊是否誇大不實」。例如:

刊名誇大,名實不符

期刊需要作者投稿,自然需要向作者顯示刊物本身的優點。若所敘述的優勢過於誇大就要特別注意。例如刊名套用Asian、Pacific、World、International等字樣,但刊物內容並不符合其格局。

範圍誇大,極端專指

收錄領域範圍極大,既跨人文社會,也涵蓋科學。期刊的目標族群,應是在某一領域學有專精的社群,因此正派經營的期刊在收錄範圍上會有明確的定義。然而,範圍既不能太廣,也不能太過極端。

影響力誇大,自創學術評鑑指標

(1)謊稱符合各種學術指標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所產出的Impact Factor是目前學術評鑑所認可的期刊影響力指標。若指稱有Global Impact Factor、Academic Impact Factor等自創的名詞,均非正常管道所用。

(2)強調被某資料庫收錄

當期刊宣稱被知名資料庫收錄,必須確認真實性以及資料庫的意義。例如:自稱被Google Scholar或是ISSN收錄,前者為一般學術搜尋網站,後者為期刊出版時所申請的註冊號,與知名、學術、嚴謹等毫不相關。

Beall辨識掠奪性期刊的標準

掠奪性期刊或出版的「詐騙」行為是難以蒐證與定罪的,目前被美國聯邦法院判罪的期刊據悉只有少數。正因難以認定犯罪事實,可參考Beall的辨識標準,以確認是否為可疑期刊。

  1. 編輯人員的學術資訊是否完整揭露、是否為該領域學者,以及編輯群的數量與真實性等。
  2. 出版商是否有資訊不對等的現象,如:出版流程不透明、未事先說明需由作者付費,或是出版社套用同一樣版營運多種不同期刊等。
  3. 盜用知名期刊名號,架設詐騙網站或是刊名冠上國名,試圖魚目混珠。
    (請參閱:http://hr1.tmu.edu.tw/files/archive/1559_a7e29871.pdf

誰是掠奪性期刊的目標者

掠奪性期刊鎖定的目標除了有發表文章壓力的準博士生、幫老師投稿的助理、有發表義務的研究者外,也包含無發表壓力對學術充滿熱情的資深教授。講者分享案例,老師因學術熱情接受了出版社邀請撰寫專書章節,卻在出版後收到帳單,才知此為自費出版(Vanity Publishing),多數人擔心若拒付會有法律問題,通常在經過一番交涉後還是會支付一筆不小的費用。

如何避免誤觸掠奪者的網羅

圖書館自去年起就接到多位校內教師詢問疑似掠奪性期刊的案件,講者呼籲投稿前必要動作:

停(Stop:保持清醒判斷,將稿件投到對的地方。切勿相信要作者讓渡所有權的投稿網站,即使最後一刻也能撤稿才是常態。

看(Watch:查詢是否有收錄在知名與權威性的資料庫,通常為圖書館有訂購的資料庫;查詢DOAJ確認是否為營運資訊透明的OA期刊;瀏覽Beall’s List,心存警覺。

聽(Listen:到網路上查期刊的相關資訊,瞭解評價,在研究者論壇中交流或向圖書館諮詢。

記(Document:先確認出版流程與付費資訊,並保留(截圖)投稿過程的各項紀錄。

講者呼籲查找學術文獻與投稿期刊勿全部依賴Google Scholar,應善用圖書館的學術引文資料庫,研究者心態也忌見獵心喜與投機取巧。公開取用的理念值得持續支持,但應慎思明辨。強化自身學術素養勝過一切。

每個人都能透過網路出版與發表,資訊來源多元,容易模仿與複製,正確性與權威性需要多加留意與印證,人人都需要具備評判資訊的素養。而也因為人人都能當評判者,若能善加使用網路資源與瞭解正確的資訊管道,並自我思考與確認,就不用擔憂那些想搾取研究者心血結晶與錢財的心術不正之人了。

延伸推薦資源

  1. 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掠奪性期刊
  2. 林奇秀、 賴璟毅(2014)。開放近用的陰暗面: 掠奪型出版商及其問題圖書與資訊學刊, 6(2),1-21。
  3. 彭台光(2018)。商管領域掠奪型出版:學術期刊黑名單與白名單及因應建議管理學報,35(2),241-266。
  4. Beall’s List(偶有關站情形,可自行在google搜尋Beall’s List)

 

by 學科服務組 黃瀅芳(Ying-Fang 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