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知識交會的火花」新任圖書館館長–圖資系陳光華老師專訪

臺大圖資系教授同時也是新任館長的陳光華老師,對於臺大圖書館再熟悉也不過了,從大學到研究所,歷經學士到博士,又進而執掌教鞭,先擔任過圖書館副館長兼任系統資訊組組長,而今再接下圖書館館長重任。數十寒暑的臺大生活,光華老師不僅是使用者、教育者、研究者,更是領導者,經歷了不同階段對圖書館的需求,不同角度看待圖書館的面向,在新學期開展的這個月,我們很榮幸能邀訪光華館長分享對圖書館最真誠的內心世界。

 

 

走過時間長廊 仍愛與書邂逅的剎那驚喜
從以往的卡片目錄檢索到現在的網路目錄查詢,令人驚訝資工背景、研究資訊科學和系統評估的光華館長,卻仍然最喜歡直接親自瀏覽書架,「逛書架雖然比較花時間,但是很有樂趣。」像是有些書會隱身在平常無人走動的角落,等待著某人發現它的光芒。館長微笑回憶著,「以前的舊總圖其實空間沒有這麼寬廣,偶爾有人從樓上走過還會有微微灰塵掉落,昏黃的光線下,一排又一排的書架延伸整個空間,讓你忍不住這樣一直逛下去…那種氛圍就讓你很想進入那個空間,享受書的世界。

也許正因為從小看到大哥熱愛閱讀,光華館長也栽進了書的世界,還會特別存下為數不多的零用錢到舊書攤尋寶,「年紀小時,經常到光華商場的舊書攤看書、買書。光華橋拆除後,有好一陣子的失落感。現在則是到像是茉莉的二手書店,我還有會員卡呢!」光華館長有點驕傲地說。

對比現今,以往卡片目錄翻閱起來非常不便,且需要填寫借書卡,但這樣人工作業的模式,卻常有小驚喜發生。「以前借閱書籍都要填借書卡,我們可以看到有哪些人曾經借過這本書。」雖然現在保護個資無法知道誰曾借過這本書,但當時「看到上次借這本書的人,可能已經是個小說家或是名人」,這樣透過書本交錯時空的有趣連結,相信經歷同樣年代的讀者最能心有戚戚焉。

 

紙本與電子各有千秋 實體與虛擬互惠共生
這令人目不暇給的數位年代,圖書館的傳統實體空間受到許多挑戰。展望未來,光華館長認為圖書館實體空間和營運方式隨著時代演進有所變動是正常的,像是早期圖書館以典藏、提供使用者來使用圖書資源,然而現今不但書籍的面貌有所改變,數量和載體形式也急遽變化,但「實體圖書館跟虛擬圖書館,彼此是能並行前進的。

一直以來紙本書和電子書都有不同的擁護者,曾有人預言紙本書會消失,但多年後紙本書籍的溫潤觸感仍帶給許多人不同的感動。當身為使用者時的光華館長表示,「電子資源對我的領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需閱讀許多會議論文、期刊論文」,而且不管多大量的文獻只要將其放入iPad中隨時隨地就能研讀,但是想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時,卻又獨鍾於紙本散發的恬靜氛圍。

站在管理者角度,光華館長表示在現實面,許多館藏是難以完全數位化,「雖然我們有想辦法把一些具有價值、或經常被閱讀的資源數位化,但是有些限於版權是無法達到。」然而科技的進步,數量越來越多的電子資源,卻也可以讓使用者不用親自來到圖書館,僅需提供一個虛擬的環境,「可以透過數位裝置閱讀到我們的數位館藏」,帶給使用者更多的便利性。

 

空間改造將圖書館還給學生 創造更多自主空間
過去,同學坐在圖書館內,總僅想著考試、報告或是論文,卻忘了圖書館也是讓人放鬆心情、增加學習能量的補給站。光華館長笑說,「也許整個臺大圖書館散發比較莊嚴的氛圍,同學們進來都會非常的安靜,感覺要做比較嚴肅的事情。」因此,未來圖書館的空間改造規劃,特別想要吸引大學部的學生,希望部分空間可以營造地較為輕鬆,讓同學們可以心情放輕鬆地進來,容許發出少量的聲音,自由交談討論,但卻又不會吵雜,造成他人的困擾,「我們創造的空間是彈性的使用空間,希望同學們可以在裡面進行討論、進行一些座談、交流」,真正達到以讀者為中心。

為了讓使用者有更好的體驗,圖書館的網站也做了大改版,讓習慣使用網路搜尋的同學,更容易獲取圖書館資源。最重要的是,圖書館能找到更多搜尋引擎無法提供的付費資源。「圖書館的服務、形式,一定會隨著科技的發展作調整,但根深蒂固不可動搖的,是服務的精神不會改變。」光華館長面對時光洪流的推進,堅守圖書館永不變的信念。

 

數位時代更需要個人認證
在這個慢慢走向數位認證的世界,如果沒有辦法去identify(識別)你自己,就很難確認你的存在。」圖書館這一年多來積極推動ORCID(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與臺大學術庫(Academic Hub,簡稱AH,2018年底已與本校機構典藏結合為NTU scholars),正是希望能夠協助老師們能在廣無邊際的學術資訊傳播網絡,確認並彰顯自己的學術研究成果,進而匯集全校的整體學術能量。

Publication(著作)有DOI(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數位物件識別碼),人就是ORCID」光華館長簡單扼要地解釋為什麼選用ORCID作為老師們學術履歷的原因。就如同研究者的每一篇著作會有一組唯一的DOI識別號碼,而ORCID則像是研究者在數位世界中擁有一組獨一無二的16碼身份證字號,可以確實無誤地辨識研究者,透過DOI與ORCID串連數位文件與其著者,精確地展現研究者的學術脈絡與成果。

 

單一入口造訪研究旅程 創造無限可能
然而面對許多人困惑本校已經有如此多系統,AH臺大學術庫的定位在哪?「我們希望AH可以作為一個入口,就像IR(機構典藏)是publication的入口。」光華館長堅定地說。就像我們透過每一段歷史的吉光片羽,抽絲剝繭這些脈絡,瞭解人類古往今來的軌跡,身為知識守護者的圖書館,熱切盼望能將整個學校的研究發展歷程記錄下來,「也許現在才開始,但試想,在二十年、五十年、百年後的人要了解我們的這個學校時,這就是所謂的史料。

每一篇嘔心瀝血的論文、每一段研究旅程,當整體彙整起來後,後續從事研究的人,就能更清楚地走入過往,瞭解某一個年代的特定研究,以及與當時社會發展或情境的關係,隨著種種好奇又能激發更多的研究火花,創造更多可能性。

圖書館就是寶藏。」光華館長不僅自己如此熱愛,也非常希望這份對圖書館的美好想像,讓更多師生能夠親自體會感受,開創只屬於自己的美好圖書館年代。

 

【推薦書籍】
最愛歷史類文本:鑑古知今,開拓視野!
身為理工人的光華館長,私底下可是非常有人文素養,最愛讀歷史類的文本,尤其對於東亞與東南亞各國的風土民情和文化背景特別感興趣,從小就很喜歡知道來龍去脈,為什麼這個人在這裡出現,為什麼歷史又會這樣發展,「我就想知道歷史的發展嘛,比方我想知道為什麼泰國不被完全地殖民,或是為什麼柬埔寨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透過不同作家的生活背景,融合他們的筆觸,寫下各種不同面向的觀察,就能瞭解 「很多事情都是有原因的,所以歷史很有趣。」光華館長毫不遲疑地表示。

如此喜歡閱讀的光華館長,推薦了自己最近才剛閱讀的兩本書,一本是透過外國人的觀點來看中國歷史,一本則是韓國小說家講述一個女生突然害怕吃肉的作品,而這兩本書也都可以在本館的館藏目錄找到喔!

中國最後的帝國──大清王朝
作者:羅威廉(William T. Rowe) 著 ; 李仁淵,張遠 譯
索書號:627 6050
館藏地:總圖2F人社資料區→ 馬上借閱!

本書是美國哈佛大學出版社《帝制中國史》(History of Imperial China)系列,全書綜合近數十年來美國清史學界的新研究成果,呈現包括社會史研究、內亞轉向和歐亞轉向等三個重要的新取向。作者羅威廉教授從這些觀點出發,把大清帝國的歷史放入前後更長時段的中國史脈絡,以及更廣闊空間的全球性觀點中。書中以主題為主、時序為輔,深入淺出地探討清代各時期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等各重要主題。雖然本書原為針對美國讀者撰寫,然而對於想一窺歐美清史學界近數十年發展概要的臺灣讀者而言,仍是極佳的入門之作。

 

素食主義者
作者:韓江著 ; 千日譯
索書號:862.57 4531-1
館藏地:總圖2F人社資料區→ 馬上借閱!

英惠的夢中充滿了殺戮和鮮血。有一天,她突然無法再忍受肉的味道,成為了「素食主義者」,然而,這只是她妄想症發病的開端。英惠的姐夫身為影像製作人,正陷入創作的低潮期。他從妻子那裡聽說小姨子的臀部至今還留著胎斑,突然產生了久違的靈感,想要在女人的裸體上彩繪並拍攝成視頻。伴隨著靈感而來的,還有他對小姨子隱秘而瘋狂的欲望…他最終為了自己的藝術世界放棄了現實社會的一切底線。而痛苦壓抑的姐姐仁惠能否自我救贖,帶著掙扎在惡夢邊緣的英惠,踏上新的旅程?

 

by 周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