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Access 開放取用二三事
本文最近更新日期:2021年2月22日
一、什麼是OA? (開放取用/開放近用/公開取用/開放存取)
Open Access(簡稱OA)為增進使用者資訊取得權益的社會運動,其透過數位化的作品發表形式,在網路平台上公開提供使用者取用,包含影音、圖像的CC創用倡議,即是 OA 的一種形式。
該概念運用於學術上,是基於教育與研究的目的,在創用授權(Creative Commons)的條件或其他開放取用的授權條件下,將作品以電子形式出版公開於網路平台,供使用者免費取用。OA文獻需具備數位資源、線上出版、免費取用、低使用限制之四大特徵,除此之外與傳統學術文獻相同,應具備嚴謹的出版、審稿流程以把關品質。
二、OA的起源
OA潮流的興起原因如下:
- 電子資源比例逐年攀升
- 網際網路蓬勃發展,學術傳播模式有望改變
- 版權規範導致取得不易
- 訂購費用逐年上升導致學術界資訊獲取的成本大幅提高
- 學術圖書館維持學術資源訂購所需預算大幅增加
- 營利性學術出版社取得學者著作版權造成學術傳播危機
有鑑於上述情形,1997年美國研究型圖書館協會成立的學術出版與學術資源聯盟發聲彰顯學術傳播危機,並提出改革計畫。
2001年開放社會協會(Open Society Institute,簡稱OSI,2011年更名為Open Society Foundations)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召開一個小型的會議,提出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宣言,美國研究圖書館學會(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簡稱ARL)也在2002年初提出了OA發展的見解,認為有品質的學術與教學資源都應開放取用,並鼓吹學術機構、研究機構應自行發展新的學術出版模式,此後2003年4月的「貝斯達公開取用出版宣言」(Bethesda Statement on Open Access Publishing) 及2003年10月的「柏林宣言關於科學及人文學知識的公開取用」(Berlin Declaration on Open Access to Knowledge in the Sciences and Humanities),形成OA的3B宣言。
三、OA的衍伸
3B宣言強調允許使用者在無經濟、法律或技術層面的困擾下,僅需適時註明作者,即可因任何合法目的閱讀、下載、複印、傳播、列印、搜尋、索引作品或連結全文資料,甚或重製文獻檔案,此為最開放的OA概念,實務上衍伸出開放程度不同的OA文獻,可概分為以下2類,在多數的OA定義中,後者為最低程度的開放取用類型。
- Libre OA (舊稱Strong OA)
近3B宣言之OA定義,認為OA文獻應免費使用,且低著作權及授權限制,降低使用障礙為必要條件。
- Gratis OA (舊稱Weak OA)
認為OA文獻僅需達免費取用條件,並可供”合理使用”(Fair use)即可,仍可具一定程度的授權或著作權限制。
四、OA的優勢
對作者:
- 提升學術影響力,增加潛在讀者
- 提升著作被引次數
對學術界:
- 促進學術傳播
對資訊使用者:
- 免費取得所需資訊
- 避免侵權問題
了解OA後想馬上行動嗎?攻略請見〈OA行動派,實踐OA的方法〉
參考文獻:
- Laakso, M., & Björk, B.-C. (2016). Hybrid open access—A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Informetrics, 10(4), 919–932. https://doi.org/10.1016/j.joi.2016.08.002
- Peter, S. (2004). Open Access Overview (definition, introduction). http://legacy.earlham.edu/~peters/fos/overview.htm
- Steinhart, G. (n.d.). LibGuides: Open Access Publishing : What is Open Access? Retrieved November 19, 2020, from https://guides.library.cornell.edu/openaccess/home
- Swoger, B. (2013). Understanding your rights: Pre-prints, post-prints and publisher versions. Scientific American Blog Network. https://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information-culture/understanding-your-rights-pre-prints-post-prints-and-publisher-versions/
-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無日期)。創用CC是什麼? | 台灣創用CC計畫。檢索日期:2020年11月19日。http://www.creativecommons.org.tw/explore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無日期)。Open Access 開放取用資源。檢索日期:2024年12月10日。https://www.lib.ntnu.edu.tw/academic_guide/guide_02_01.jsp
- 技術服務小百科 (2011)。開放近用(Open Access)。 http://techserviceslibrary.blogspot.com/2011/04/open-access.html
- 林孟玲、顏惠專、潘姝琪、陳紹麗、李家寧、曹婷婷、江奐儀(2020)。Open Access與近期歐美主要圖書館聯盟發展。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 柯皓仁(2017)。開放取用發展趨勢。 http://www.lib.ncku.edu.tw/news/admin_news/att_file/em65781-190927124444.pdf
- 毛慶禎(2012)。布達佩斯公開取用倡議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BOAI)。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王梅玲(2011)。技術服務小百科: 開放近用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技術服務小百科。http://techserviceslibrary.blogspot.com/2011/04/open-access-journal.html
- 邱炯友(2012)。公開取用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78944/
- 鄭婷宇(2016)。開放近用(Open Access)運動的兩大難題 | 台灣創用CC計畫。 http://creativecommons.tw/blog/20160926
相關文章:
- OA行動派,實踐OA的方法
- 查詢OA著作授權的好幫手-Open Policy Finder
- 關於OA的”OPEN”-開放授權(Open Content Licensing)
- 著作權轉讓的”OPEN”- OA裡的作者權利
by Chien-Ju Chiang
本文更新歷程:
Chien-Ju Chiang 2021/02/22
【教學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