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的”OPEN”-開放授權(Open Content Licensing)
最近更新日期:2024年10月21日
在OA好幫手,Sherpa Romeo文章中曾提到,出版社透過著作權合約的簽署,及授權方式的選擇,取得部分或全部作者權利,影響文章能夠如何被讀者和作者使用,相較於過去簡單以「All Rights Reserved」一句帶過的時代,近年來,作者有更多開放程度不同的彈性選擇。
由美國研究型圖書館協會成立的學術出版與學術資源聯盟(SPARC),致力於推動學術產出及教育資源開放共享,提出了開放取用光譜(如下圖),用於幫助作者衡量期刊的開放程度,因此也是幫助我們認識「Open」相關概念的好工具,今天就從光譜的左側,讀者的「權益」與著作權人的「授權」說起。
- 讀者權利(Reader Rights):
一般對Open Access文章的期待,強調免費閱讀,即達成最低限度的Gratis OA 即可,因此除了光譜最底層的在付費高牆內的訂閱制刊物外,各OA刊物有不同的免費取用政策,包含頂層的全刊立即免費取用(直接OA期刊),及中層經一定禁止上網期限後免費取用(延遲性OA期刊),或部分文章免費取用(複合式OA期刊)方式。一般學術上引用他人著作屬合理使用(Fair Use)範疇,因此只要能閱讀文章,就滿足了多數學術文獻使用者的需求。
- 再用權利(Reuse Rights):
OA宣言仍強調全文傳遞與使用,則取決於「授權」,即著作權人對他人如何使用內容的許可及說明,包含允許他人在合理使用(Fair Use)範圍之外,再用、商業使用、據以衍伸作品或分享(散播)。著作權人可以付費方式提供特定對象有限制的授權,即光譜底層不開放的方式,也可應用「開放授權」架構,免費授權他人有限制使用,即光譜2-5層(第2層為部分文章開放),達成Libre OA條件。
文件作品最常見的「開放授權」架構是創用CC(Creative Commons),此架構由法律學者 Lawrence Lessig 等人提出,並於2001年在美國成立 Creative Commons 組織,提出「保留部份權利」(Some Rights Reserved)的相對思考與作法,使作者能給予他人自由使用、分享或改作其作品之權利,此外,該架構的所有授權條款都不限制合理使用(如引用、教學),及他人購買或取得作品後轉讓、發表及展示的權利(第一次銷售原則)。
其以模組化的簡易條件,提出4大授權要素:
- 姓名標示表示(BY):按照著作人或授權人所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 非商業性表示(NC):不得以獲取商業利益或私人報酬為主要目的利用作品。
- 相同方式分享(SA):若變更、變形或修改,僅能依同樣的授權條款來散布經變更或修改之衍生作品。
- 禁止改作表示(ND):僅可重製作品不得變更、變形或修改。
透過要素的排列組合,並排除不具姓名標示及邏輯相衝突者,形成6種開放程度不一,且便利使用的公眾授權條款,依開放程度由高至低說明如下:
- CC BY/姓名標示: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以及修改著作(包括商業性利用),惟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或授權人所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 CC BY SA/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允許使用者對授權者的著作進行重製、散佈、傳輸及修改著作(包括商業與非商業性利用),唯使用時必須按照授權者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並且產出之新創著作也必須採用相同的授權條款釋出。
- CC BY ND/姓名標示-禁止改作: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著作(包括商業與非商業性利用),但不得修改該著作。使用時必須按照授權者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 CC BY 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以及修改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使用時必須按照授權者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 CC BY NC SA/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以及修改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若使用者修改該著作時,必須按照授權者所指定的方式來散布該衍生作品,並且將產出之新創著作採用相同的授權條款釋出。
- CC BY NC ND/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為六個主要授權條款中限制最多者。僅允許使用者在下載授權者的著作之後,依原狀態分享出去。使用者必須按照授權者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但不得對著作進行任何方式的改變,或為商業目的之使用。
上述的授權條款,授予權利的同時,使用者也必須遵守下列通則:
- 需行使著作權人所限制的權利時,需徵求同意。如使用CC BY NC授權條款的作品,若需商用,則應徵求著作權人同意。
- 複製、分享或散播作品時,應註明作者。
- 再製作品時,應呈現作品授權方式或連結到原授權說明
- 不可改變著作權人所選擇的授權條款
- 不可以任何方式限制他人合法使用作品
- 禁止背書:除非著作權人書面同意,使用人不得主張與姓名標示對象有任何關連
而上圖最頂端為最開放的Public Domain 與CC0概念相同,前者適用於不受著作權保護之作品,後者則適用於仍受保護者,相較於CC創用強調保留「部份」權利,CC0為「公眾領域貢獻宣告」,即著作權人放棄所有對該作品的權利,並將作品釋出到公眾領域,即可不註明出處的分享、再用或商用。
將上述概念套用到發表OA文章,最為開放的選擇是投稿至直接OA或複合式OA期刊,文章應於出版後利即提供免費閱讀,並且可由作者選擇開放授權方式,惟或需支付文章處理費,投稿前建議先確認所屬機構可提供的補助(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Open Access期刊投稿補助)。另若投稿至延遲OA期刊,則除延遲開放免費閱讀外,開放後其授權方式是否轉換,則依出版社規定。
依據歐洲SPARC 2020年的調查顯示,目前OA 期刊較常同意使用的授權規範以CC BY、CC BY NC ND及CC BY NC為主,並以CC BY為多。提醒您,投稿時請審慎了解出版商政策,並選擇符合需求的開放授權方式。
參考文獻:
-
Creative Commons. Creative Commons. https://creativecommons.org/. Accessed 26 Jan. 2021.
- Liang, Lawrence. Guide to Open Content Licenses. Piet Zwart Institute, 2004, http://web.archive.org/web/20130501234933/http://digital-rights.net/wp-content/uploads/books/ocl_v1.2.pdf.
-
Morrison, Chris, et al. Open Access: An Analysis of Publisher Copyright and Licensing Policies in Europe, 2020. Zenodo, 28 Sept. 2020. DOI.org (Datacite), doi:10.5281/ZENODO.4046624.
- 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Resources Coalition, and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How Open Is It? Open Access Spectrum. 2014, https://sparcopen.org/wp-content/uploads/2015/12/hoii-guide_V2_FINAL-1.pdf.
-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Library System. “Copyright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Toolkit.” Course & Subject Guides, 8 Dec. 2020, https://pitt.libguides.com/copyright/licenses.
- 台灣創用CC計畫 / CC授權介紹. http://www.creativecommons.org.tw/explore. Accessed 21 Oct. 2024.
請問第一個次標題"讀者權利(Author Rights)"是否應為"讀者權利(Reader Rights)”?
Panacea您好,
已更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