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遺傳密碼的諾貝爾獎得主 Har Gobind Khorana

2018年1月9日的 Google Doodle 紀念分子生物學家 Har Gobind Khorana 的96歲誕辰,因解開遺傳密碼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哈爾·葛賓·科拉納 1922年出生於印度的貧窮家庭,遠赴英國、美國求學,1966年入籍美國公民,曾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麻省理工學院任教,也是美國科學院院士,2011年逝世於美國。

從台大圖書館訂購的大英百科全書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EB Online)、生命科學百科全書 Encyclopedia of Life Sciences (ELS),可得知 Har Gobind Khorana 最知名的成就為1968年與 Marshall W. Nirenberg、Robert W. Holley 共同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們研究發現 RNA 編碼蛋白值合成的機制,解讀了遺傳信息。1970年代,Har Gobind Khorana 及其團隊順利合成酵母基因,探索脊椎動物的分子細胞信號,也研究脊椎動物眼睛的視網膜、基因突變與夜盲症之關聯。

 

圖書館資料庫系統左側選單的「主題排列」選擇「生命科學與醫學」之「生物」,找找看 Har Gobind Khorana 的相關研究文獻。舉例來說,進入 Web of Science 平台的生物學摘要資料庫 Biological Abstracts-BA,搜尋 Har Gobind Khorana:

檢索結果共有 7筆文章,多為 2011、2012年間介紹其生平貢獻之追思文:

 

在圖書館整合查詢系統搜尋 “Har Gobind Khorana” 也能查到許多圖書文獻資料,在檢索結果左側限縮至「圖書」,其中一本是論文選集《Chemical biology : selected papers of H. Gobind Khorana》,總圖4F科技資料區、化學系圖書室皆有收藏;另一本是2000年出版的《100 scientists who shaped world history》,收錄的科學家從古代的亞里斯多德到現代的霍金,科拉納也名列其中,可見他對科學界的重要性。

 

檢索結果限縮至「報紙」,可查到2篇介紹曾獲諾貝爾獎的印度人之文章,不妨閱讀這兩篇報導,了解有多少位印度人得過諾貝爾獎?

 


【參考資料】

 

by Chih-Lo Chen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