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學術投稿停看聽

期刊掠奪再進化?小心被劫持期刊無限複製在網上

最近Retraction Watch 所發表的一篇文章引起圖書館員的關注: How many times can a journal be hijacked? (館員OS: 期刊掠奪、仿製不夠,乾脆直接冒名頂替?)

註: Retraction Watch 也推出Retraction Watch Hijacked Journal Checker. 這份清單可以警示那些被劫持的期刊。

Hijacked journal,被劫持的期刊,意指期刊在未經許可下,劫刊者接管了合法刊物的標題、ISSN 和其他書目資訊。這篇文章作者Anna Abalkina與Rob Keller同時指出某些合法期刊類型特別容易受到劫持,包括以英語或當地語言出版的小眾期刊或商業雜誌、純紙本期刊以及被Web of Science 或 Scopus 資料庫收錄的期刊。劫刊者通常會避開大型知名出版商如Elsevier、Springer、Wiley的期刊。(館員OS: 挺聰明的呢!不然這些大型出版商給的法律訴訟可能吃不完兜著走。)

繼續閱讀

投稿SPIE OA期刊 臺大師生享折扣優惠

期刊以開放取用(Open Access: OA)、由作者付費出版加速學術傳播的模式已是必然趨勢。致力於光學與光子學相關研究與應用領域的SPIE國際光電工程學會,其所出版期刊也朝此發展。SPIE對作者選擇以OA方式刊登期刊文章有優惠條件,只要文章通訊作者學會會員或所屬機構為SPIE Digital ibrary機構訂戶則可享投稿優惠。臺大為其機構訂戶,所以本校師生為通訊作者投稿SPIE期刊選擇OA方式發表,即可享有七五折扣為每篇1255美元。但請注意,有些期刊在某段期間內或對某些文章類型(例如 Review/Tutorial papers)有提供特殊優惠,詳見官網:Open Access Policies for SPIE Journals

繼續閱讀

[圖書選介] 教育學門論文寫作格式指引:APA格式第七版之應用

由林雍智博士撰寫、吳清山博士審閱的專書《教育學門論文寫作格式指引:APA格式第七版之應用》於2020年底出版,以APA格式第七版之規定介紹其寫作格式,並提出範例加以說明,適合教育學、心理學、社會科學、傳播學、商學、護理學等領域的寫作者及讀者參考。

繼續閱讀

OA被引優不優?探索臺灣大學研究人員Open Access文章被引情形

開放取用(Open Access,以下簡稱OA)是現今學術發表的重要趨勢,在之前的文章中,曾提到投稿OA文章的優勢,對作者而言能夠增加潛在讀者、提升學術影響力。此說法立基於開放取用文章沒有訂閱付費限制,所有人都能夠閱讀,因而降低使用門檻,增加傳播機會,甚而可能增加文章被引次數,因而有OA文章的被引用優勢(Open Access Citation Advantage,簡稱OACA)之稱。本文試圖透過資料庫檢索臺灣大學人員近5年發表著作,希望初步了解臺大OA文章的被引情形與趨勢,以作為研究人員投稿與OA推動之參考。

  圖片來源freepik.com

繼續閱讀

Mega journal不一定是掠奪型期刊

[補充說明]:
本文寫於2021年5月,當時僅以客觀的資料庫查詢角度來說明。
後2022年3月起,本校醫學院發佈「加強實質審查期刊」資訊。故在此建議本校師生投稿前,請考量院系所要求。


研究生來電詢問:「想投稿ACS Omega期刊,但網路上查到某些資訊,提醒最好不要投稿Mega journal,很擔心這類期刊和掠奪型期刊是否有關聯,倒底可不可以投稿呢?」甚麼是Mega journal? 這類型期刊就真的不好嗎? Mega journal可以和掠奪型期刊畫上等號嗎?本文將讓你對Mega journal有初步的認識。

繼續閱讀

學術文章類型介紹 – 註冊報告(Registered Reports)

圖1: 註冊報告資訊圖表

註冊報告(Registered Reports)是一種新的學術文獻類型,最早源自於2013年在Cortex期刊由Christopher D.Chambers所撰寫的文章 – Registered Reports: A new publishing initiative at Cortex。有鑑於發現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往往重視發現結果,特別是具有新穎性且引人注目的成果,因此有時(甚至在不知不覺中)只選擇分析可揭示發佈的有效影響因素或數據。允許公佈無效結果、進而鼓勵進行複製與改良嚐試,因而有註冊報告的新文獻類型產生。(Chambers, 2013)

繼續閱讀

著作權轉讓的”OPEN”- OA裡的作者權利

OA 的OPEN文章中,我們討論了授權議題,而除了他人應該如何使用作品,原作者若簽署了出版社的著作權同意書,轉讓包含重製、公開、改作公開展示、公開口述等的著作權,則將無法在合理使用範圍外,使用自己的作品,可能在數位出版時代,降低了影響潛力。

繼續閱讀